力的分解●本节教材分析本节课承接合力的合成,介绍力的分解,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学生难于把握的是力沿什么方向分解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时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力的作用效果,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分力的方向,然后再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分解.本节渗透的方法主要是用作图法和计算法处理问题,但是教学时不要求用力的分解处理静力学问题.因为平衡问题适合用平衡条件求解.这样做,可使学生不致感到过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都是力的等效替代,满足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了解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3.掌握按力的效果进行力的分解的方法.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2.学习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三、德育目标1.渗透“等效替代”的思想.2.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教学重点在具体问题中如何确定力的作用效果,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分解.●教学难点1.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2.如何确定分力的方向.●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举例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粘有海棉的木板两块(或薄塑料板两块)、铁球一个、木块(或小车)一个.●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2.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学习目标完成过程一、引入[投影]思考题1.什么叫力的合成?2.如何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3.求下列两个力的合力:①F1=30N,F2=40N,且方向互相垂直②F1=50N,F2=5N,且互成 120°角学生活动:解答思考题教师:用心 爱心 专心1.分别抽学生用做图法和解析法的求解过程在实物投影仪上评析.2.在力的合成中,我们知道当几个力的作用效果与某个力相同时,这几个力就可以用这一个力代替,那么反过来也可用几个力来代替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这就是力的分解.二、新课教学(一)力的分解演示:在黑板上固定一块白色的硬纸板,再在硬纸板上固定一根黑色橡皮筋,在橡皮筋的另一端系上两个结,先用力 F 把结点拉到 O 点,再用两个力 F1 和 F2 作用于结点,同样将绳结拉到 O点.分析:F1 和 F2 共同作用的效果与 F 作用的效果相同.拓展:能否在 O 点再作用个数更多的不同的力,使它们的作用效果与 F 的作用效果相同呢?学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