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五节力的分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2)理解并能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力.(3)通过运用 DIS 实验系统探究力的分解规律,学会应用新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方式。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运用 DIS 实验系统探究力的分解规律的过程,感悟力的分解是一等效替代的方法。(2)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解决物理问题,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通过矢量相加法则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探究力的分解的规律(2)会利用力的分解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 如图 1 所示,在地面上放有一大木箱,先让一个力气较大的同学上来推,没有推动。再让一个力气小的同学上来,将用铰链相连的两块长木板,构成一个人字形,然后,请他往人字形的顶端一站.结果:木箱被推动了。 是什么原因呢?解释这个谜底,需要运用力的分解的知识。二、授新课:1、什么是力的分解?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力的分解。运用类比法来比较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使学生用心 爱心 专心图 1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都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如表格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的对比力的合成力的分解不同点在两个力的大小、方向都确定的情况下,它们的合力是唯一的。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有无数种分解,即力的分解不是唯一的。相同点都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联系两者互为逆运算。2、力的分解是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的例 1:组织学生讨论开始时的推木箱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 (1)木箱如何放置的? (2)人的重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体验:① 可以请学生将书本分开倒放在桌面上,然后从上面稍微施加力。 ②两个同学合作,将书本倒放在对方的手臂上,再施加力体会。 计算:如果那个同学体重为 50 千克,两木板的夹角为1600,那么,木板对木箱的推力大约是多少? 例 2:如图 2 所示,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 先请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趋势是怎样的?会产生什么效果?怎么运动? 然后学生分解并代入数值计算。 根据 Gx=Gsinα ; Gy=Gcosα 有的同学对所得到的结果,产生怀疑,能否用 DIS 实验系统实验验证呢? 演示实验 1:利用 DIS 实验系统验证。并探究当斜面倾角改变时,重力的两个分力大小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