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案例必修Ⅰ第二章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设计时段:一课时设计者:江苏省泰兴中学 马张留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掌握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1)加强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2)类比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实践出真知,实验见规律性.(2)去伪存真的科学态度、方法.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技巧及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三、教学策略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比较硬币与纸团的下落,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用牛顿管进一步探究,使学生明确认识到物体在真空环境中就会同时落地.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教材没有专门给出,只是把自由落体运动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看待.2.学情分析: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但同时也应看到他们对自由落体运动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要设计不同的学习梯度,这样才能深入浅出,易于学生理解.3.教学策略: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但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和应用该知识.四、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设定情景,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提问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分析结论,得出结果”的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在本节课中创设三个问题,并逐个解决.①物体下落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上述程序得出结果,即自由落体运动的模型.②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继续按照上述的过程得出结果,即匀变速直线运动.③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是否相同?该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果,即加速度都等于自由落体加速度.学生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过程既是科学的再发现过程,又是学生获得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五、教学准备1.学生每四人一组,学生实验桌上配备:打点计时器、铁架台、重锤、纸带、米尺、刻度尺、铁片、纸片若干张2.教师用:牛顿管、抽气机、实物投影仪、自制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由大量事实引入,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手拿一支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