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学案 劳 伦 斯 【学习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对小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2、能够品味作品的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习过程】 1、学习导入: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中的鸟啼,与优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同样,鸟也在外国文学中,鸟如何歌唱,又给人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英国作家劳伦斯这篇——《鸟啼》(板书)。 2、作者简介: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 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 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 3、重点词语: 田凫( ) 跌宕( ) 慰藉( ) 攫( )住 海蜇( ) 蛰( )伏 4、文本研习:①在预习的基础上课文划分层次(提问 3-4 名同学) 明确:全文共 15 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 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 自然段)侧重写鸟二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5、难点分析:①文章开始于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 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②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2、3、4、5 节表现鸟啼的句子在课文中标出). 鸟啼是 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③ 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