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 2014 高中历史《戊戌政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3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 本单元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近代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下救亡图存的历史长卷中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国努力,又是中国人民在近代不断突破自我封闭,向西方学习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实际意义不大,因为它只进行 103 天而迅速归于失败,但其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深远影响是不容抹杀的,是中国人民在探索近代化道路上的重要一环。而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理性地分析了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是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和升华。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百日维新后新旧势力的交锋,失败的过程和原因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通过观看影象资料和参与扮演历史短剧,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对话式教学法、分组讨论,学生讲解、分角色扮演等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对戊戌政变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来突破重点和难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华文明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 (2)使学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奋斗进取的精神不能改变。3、重点: 新旧势力的交锋。4、难点: 戊戌变法的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二、教法学法分析1、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修模块中列强侵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和维新思想的相关史实,但这些大都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2、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修模块中有关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内容,所以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在此模式下,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戊戌变法。3、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4、课时:1 课时5、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编写历史剧本。三、板书 四、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戊戌变法”的视频)(导入新课)从图片看出今天北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