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时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核的构成发 展 目 标体 系 构 建1.以原子结构模型为例,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理解原子结构模型提出的证据。2.初步形成模型建构的认知方式,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微点拨: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反映了科学家具有质疑、创新、求实、等良好的科学品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还会不断深化。二、原子核的构成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2.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3.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加起来所得到的数值。4.原子的表示符号:X 表示质子数是 Z,质量数为 A 的一种 X 原子,X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A - Z 。微点拨:原子中一定有质子和电子,不一定有中子,如 H,没有中子。阳离子 H+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均是不完善的,对科学发展毫无疑义。(×)(2)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会发生变化。(√)(3)H2、D2、T2互称为同位素。(×)(4)原子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50。(×)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0K 与 40Ca 原子中的中子数相等B.互为同位素的两种核素,它们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相等C.人们发现了 112 种元素,即共有 112 种核素D.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可以表示为:B [A 项,前者中子数为 21,后者为 20,错误;C 项,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错误;D 项,顺序错误。]3.(1)S2-中的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质量数是 。(2)微粒“AXn-”核外有 18 个电子,则它的核电荷数为 ,核内中子数为 。(3)由 1HO 与 2HO 所代表的物质中,共有 种元素, 种原子, 种分子,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有 。[答案] (1)16 18 18 34 (2)18-n A-(18-n) (3)2 4 2 1H 和 2H、16O 和17O认识原子的构成(素养养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问题] Ts、Ts 是同素异形体吗?二者是什么关系?[提示] 同素异形体是指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形态的单质,Ts、Ts 不是同素异形体,二者互为同位素。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2.微粒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