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3.7《土壤》素材 旧人教版必修上册

高中地理 3.7《土壤》素材 旧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1页
1/3
高中地理 3.7《土壤》素材 旧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3
高中地理 3.7《土壤》素材 旧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3页
3/3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3.7 土壤 相关素材土壤资料保持土壤的方法土壤破坏的问题是一种危及生态持续发展的悲剧。土壤圈的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维护社会发展的政策问题。土壤保护的目的包括:控制水在地表的流动速度、保持土壤水分,控制风对土壤的侵蚀、控制土壤水的含盐度、减轻土壤的承载强度。常用的有三种方法:1.土壤承载强度控制法。人为降低耕地上作物的种植密度,减少草原的放牧数目。2.生物控制法。采用轮作、休耕的方法降低土壤肥力消耗,通过绿化保持坡地、丘陵地区的土壤。3.结构工程控制法。人为地建设综合工程以保护坡地、丘陵地区的土壤不被冲蚀。土壤的生物物理化学关系 由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土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对大气和水化学环境的变化相当敏感。土壤质量的变化对植物和微生物从而对动物、人类产生明显影响。任何外来物质的加入以及人为的改造,都将引发土壤内部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甚至微生物环境的改变。诸如,无机肥料施放过多,会造成土壤颗粒电荷的丧失,从而造成土地板结,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大大改变,致使微生物数量减少,影响了微观生态环境。当然,土壤也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能缓冲少量外来物和轻微的人为干扰。但大规模、长期的人为影响终将使体系失衡,引发大的破坏和损失。土壤的危机 随着人口迅速膨胀,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对生存空间的需要大大增加,土地被过度开发或被建筑物占用,土壤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全方位、多来源的污染。有毒有机物(农药、洗涤剂、除草剂)、重金属工业废水或汽车尾气中的Hg、As、Cu、Pb 等)、放射性物质、病原微生物、生产生活垃圾直接间接的进入土壤,破坏了土壤生态,甚至生产出有毒的粮食、蔬菜。(2) 滥伐森林,引起大面积水土流失,土壤面积迅速减少。(3) 盐碱化。在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地区,因人类灌溉而使土地中盐分逐渐增加逐渐盐碱化。(4) 沙漠化和耕地侵蚀。土壤的形成 土壤是岩石圈顶部经过漫长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物理风化的本质是将地表整块岩石物理分解成大量小碎屑的过程;化学风化则改变了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面貌,其中地表(地下)水和大气中氧、二氧化碳的作用最为重要,使造岩矿物分解,形成以粘土矿物为主的松散物质,即通常所说的风化壳。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意义更为关键。生物的风化作用是通过生物新陈代谢和生物死亡后生物降解作用实现的。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3.7《土壤》素材 旧人教版必修上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