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3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高中第一册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3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高中第一册地理学案_第1页
1/7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3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高中第一册地理学案_第2页
2/7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3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高中第一册地理学案_第3页
3/7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通过经纬度及流域轮廓,了解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区域认知)2.结合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辨认不同河流地貌类型,描述其景观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综合思维)一、澜沧江—澜公河概况1.源地: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流出国境后称湄公河。2.流经地区:流经我国的青海、西藏、云南三省,流出国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注入南海,它全长 4 909 千米,是亚洲第三长河。二、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河段地貌成因源头宽浅的河谷因位于青藏高原面上,地形比较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上游“V”形峡谷流经横断山区、云贵高原以及中南半岛北部高地时,因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而形成支流汇入的地方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形成流出山区处曲流因地形坡度较缓,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水流以向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弯曲而成流出山区处牛轭湖通常,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下游湄公河平原因地势变得平坦,泥沙大量沉积而成河口湄公河三角洲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1.河道凹岸侵蚀是因为地转偏向力。( )2.自动裁弯取直是凹岸侵蚀的结果。( )3.牛轭湖一般出现在山区。( )4.澜沧江和湄公河是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两条河流。 ( )5.关于湄公河三角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干支流交汇处B.位于河流入海口处C.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D.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提示:1.× 河道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影响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2.√ 在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3.× 河流在地形平坦地区,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道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因此牛轭湖一般出现在地形平坦的地区。4.× 是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我国境内称澜沧江,在东南亚各国称湄公河。5.B [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携带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湄公河三角洲,属于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3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一册-鲁教版高中第一册地理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