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通过野外观察或室内运用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外部特征以及土壤的剖面层次、颜色、质地等。(地理实践力)2.结合观察区域的地质、气候、植被、地形等地理背景,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综合思维)一、认识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剖面(1)结构特点: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依次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2)指示意义:① 土层的厚度、层次的多少、分层是否明显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② 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反映了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3.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特别提醒] (1)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3)土壤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要素之间协调度的好坏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需求。[图表点拨] 1.教材第 77 页图 3-4-2,该图展示出:(1)土壤具有一定的分层结构。(2)发育成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所处的位置,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一般依次是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3)土壤不同层次颜色有差异。腐殖层颜色发黑,淋容层颜色发白,淀积层颜色较深,成土母质较多地保留着基岩的特点。2.教材第 78 页图 3-4-3,该图展示出: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各组成物质在土壤中所占比例不同,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不同,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百分比应该是:矿物质占 40%,水分占 20%~30%,空气占 20%~30%,有机质占 10%。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因素作用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提供矿物质和无机养分气候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提供水分和热量生物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提供有机物地形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影响物质转换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人类活动人类的耕作活动,将自然土壤改造成各种耕作土壤[图表点拨] 教材第 79 页图 3-4-4,该图展示出:(1)土壤的发育起始于母岩的风化,坚硬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较疏松的成土母质。(2)成土母质在低等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浅薄的原始土壤,并开始能生长草本和木本植物。(3)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生长进一步促进土壤发育,最终形成成熟土壤。1.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越高。( )2.成土母质具有肥力。( )3.基岩是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