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结合示意图,分析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及各圈层的主要特征。(综合思维)2.观察周围环境,说出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地理实践力)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1)分类:图中 S 表示横波,P 表示纵波。(2)特性(3)波速变化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莫霍界面33 千米 (大陆平均)该不连续面下,纵波、横波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_900 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2)界面:图中 C 为莫霍界面,D 为古登堡界面。F 为外核,G 为地幔,H 为地壳。(3)圈层划分及特点① 地壳(H):固体岩石组成,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② 地幔(G):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上地幔顶部与地壳构成岩石圈。③ 地核[特别提醒] 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水圈(1)组成: 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2)特点: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生物圈(1)概念: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2)范围: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3)意义: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提醒] 地球的内部圈层分层明显,但地球的外部圈层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层不明显。(1)地震发生时,在水中的人与在陆地上的人感觉一样。( )(2)岩石圈就是地壳。( )(3)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 33 千米处有明显变化。( )(4)水圈渗透到岩石圈中。( )(5)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 ( )A.大气圈 B.水圈C.岩石圈 D.生物圈提示:(1)× 地震发生时,在水中的人只能感受到纵波的影响,而在陆地上的人可以感受到横波、纵波两种地震波的影响。(2)×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3)×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平均 33 千米处有明显变化。(4)√ 地球表层水体有一部分存在于岩石圈中,形成地下水,因此水圈渗透到岩石圈中。(5)D [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