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时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自然灾害的成因。1.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分布。(区域认知)2.掌握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的类型及危害 。(综合思维)3.掌握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的成因。(综合思维)4.通过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分析,掌握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人地协调观)一、自然灾害概述1.概念: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2.条件(1)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2)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3.分类:我国在自然灾害成因分类基础上,根据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与减灾系统的不同,将其分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和林业灾害七类。[提示] 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界异常变化”说明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如交通事故不属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构成危害”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社会属性,如发生在昆仑山中的滑坡没对人类构成危害,就不属于自然灾害。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2)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3)特点: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4)危害—[图表点拨] 教材 P88图 3-1-3 该图展示出:(1)世界上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陆断裂地震带和大洋海岭四个地震带。(2)环太平洋地震带影响范围最大。(3)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上。2.滑坡(1)形成原因: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地势起伏大的地区。(3)危害三、海洋灾害1.灾害性海浪(1)形成原因: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浪。(2)危害: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影响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2.风暴潮(1)形成原因: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2)分类(3)我国的风暴潮① 台风风暴潮: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② 温带气旋风暴潮3.海啸(1)概念: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2)危害:岸堤决裂、船舶倾覆、建筑物倒塌、人员严重伤亡,损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