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时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自然灾害的成因。1.通过图文材料,区分干旱与旱灾,分析我国四个旱灾多发区特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2.了解台风的时空分布,理解台风危害。(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3.从气候和地形等方面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综合思维)4.通过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分析,掌握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人地协调观)一、旱灾1.概念:指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2.危害:不仅导致农业受灾,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3.分布: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4.我国的干旱灾害(1)特点: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2)时空分布① 四个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② 时间: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易误点拨] 干旱和旱灾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指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旱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是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供水不足,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灾害。常年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是正常现象,不属于旱灾。二、台风1.概念:指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低纬度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 12 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2.影响(1)危害(2)有利:带来充沛的降水,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源。3.中国受台风影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和浙江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三、洪涝灾害1.概念(1)洪灾:指因大雨或融雪引发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2)涝灾:包括涝害和内涝,涝害指因降水过多而淹没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灾害;内涝指由于雨量过多,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灾害。2.形成因素:大雨、融雪、凌汛、海啸和风暴潮等。3.特点:危害面积广、损失重。4.分布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2)地形因素:多发生在江河的两岸,特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的地区。5.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1)是我国发生频次高、危害范围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2)伴随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不断增大。(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2)旱灾是危害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3)华北春旱和长江流域伏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