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1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二必修3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1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二必修3地理学案_第1页
1/2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1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二必修3地理学案_第2页
2/2
3.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 1 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 参考答案【课前准备区】① 气候变化 ②耕地 ③森林 ④稀少 ⑤强大 ⑥稀疏 ⑦裸露 ⑧水 ⑨乱砍滥伐【探究点一】【合作探究】1.否。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水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2.“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这句话是正确的。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如陡坡开垦和砍伐森林等,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程度。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其结果当然是荒漠化了。3.荒漠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地表景观和土壤性状及天气现象上可能都会出现一些征兆,如植被覆盖度下降,地表反射率增加;土壤盐碱度升高、水分及肥力逐渐丧失、坚实度增加;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沙丘活化、牲畜数量或品质下降等。【典例解析】1.B 2.D 解析:解答关于荒漠化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凡是由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土地荒漠化,不仅仅指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的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中国南方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是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导致的,生态环境并不脆弱;人类活动引起的荒漠化速率远大于自然原因引起的;三江平原过度垦殖,造成黑土流失,肥力下降,主要表现是水土流失而不是土地荒漠化。【探究点二】【合作探究】1.人口增加、过度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短缺、枯竭,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最终导致古文明消失。2.气候干旱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3.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等造成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典例解析】1.B 2.D 3.C 解析:(1)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内陆省区,这些省区主要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 80%。长江以南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石质荒漠(石漠化)也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2)冻融荒漠化与终年气温寒冷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地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1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二必修3地理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