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转变的观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实例掌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转变观念1.环境问题造成人地关系紧张的原因及人地和谐发展的措施(1)原因:主要包括思想观念层面和社会行为层面两方面的原因。(2)措施: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2.转变观念(1)发展观① 传统的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长。②(2)资源观① 传统的资源观:资源是无限的,资源价格是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劳动的体现。②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3)环境观① 传统的环境观:忽视自然环境的价值。②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减少废物排放。(4)伦理道德观① 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②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观: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中心,而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5)消费观① 传统的消费观: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产生了资源短缺、环境 污染 和生态破坏现象。② 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二、调整行为与加强国际合作1.调整行为(1)调整范围:依据社会的行为主体,社会行为可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① 政府行为:国家的管理行为,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往往会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② 市场行为:主体一般是企业,是环境保护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③ 公众行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行为。如选用环保产品、实行垃圾分装、普及环保知识等。(2)保护环境的措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珍爱生灵,万物共存。2.加强国际合作(1)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由传统模式向新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换。(2)加强国际合作的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坚持《21 世纪议程》中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判断题1.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2.我国面临着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