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算法》教学内容的几个“层次”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已经告诉我们:“大众数学”必将成为 21 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我省于 2007 年秋季开始实施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我通过新课程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根据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教育目标,现谈谈自己在使用北师大版教材时对《算法》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一、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是数学的第一个层次。教学时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以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在进行《1.1 算法案例分析》内容中的例 5 :真假银元的鉴别,一位商人有 9 枚银元,其中有 1 枚略轻的是假银元。你能用天平(不用砝码)将假银元找出来吗?问题的提出学生觉得有趣,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把自己的设计方案表达出来,经过交流,然后确定出一个最优的方案:1、把银元分为 3 组,每组 3 枚。2、先将两组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天平不平衡,则轻的那一边就是假银元;天平平衡,则假银元就在未称的第 3 组里。3、取出含假银元的那一组,从中任取两枚银元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左右不平衡,则轻的那一边就是假银元;如果天平的两边平衡,则未称的那一枚就是假银元。点评:经分析发现,这种算法只需称两次,这种算法要明显好于其他做法,它同样适用于 n 枚银元的情形。这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某些特殊信息。该例题的设计,使数学学习体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二、 人人学“必需”的数学是数学的第二个层次。在学习中,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例如:在进行《2.1 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内容中的例 2: 通常说一年有 365 天, 它表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简单.根据天文资料,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所需要的精确时间是 365.2422 天,称之为天文年.这个误差看似不大,却引起季节和日历之间难以预料的大变动.在历法上规定四年一闰,百年少一闰,每四百年又加一闰.如何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呢?请设计一个算法,解决这个问题,并用流程图描述这个算法.分析 1:设 Y 为年份,按照历法的规定,如果 Y 为闰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