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识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和宦官专权的史实,并对其分析评价。 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对比分析郑和下西洋与西方新航路开辟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分析“倭寇”及政府的海禁政策,认识中国人的探险精神和反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 识记明朝与蒙古、西藏和东北地区的关系,分析明朝修筑长城的意义;概述清朝建立的史实,认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意义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知识点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元朝灭亡:1351 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2.明朝建立:1368 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3.体制变革 (1)废除宰相制度:明太祖废除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2)建立内阁① 明成祖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形成了一个常设的秘书机构,称“内阁”。② 大学士职能: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③ 大学士权力增大: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微点拓展】 1.明朝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 2.明朝的内阁制与近代西方的内阁制的区别明朝的内阁制是皇权专制的产物,近代西方的内阁制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4.宦官专权(1)形成:比较而言,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2)表现: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特别说明】 中国古代宦官专权及外戚干政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专制皇权的存在,一旦皇帝不能控制权力,就容易大权旁落,被宦官和外戚掌权。 【史料实证】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史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祖训首章》史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