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知识点一 “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1.“二十一条”(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2)时间:1915 年 1 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3)目的: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4)结果: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其他诸条袁世凯全部接受。2.巴黎和会(1)召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2)中国的意图:希望改变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3)结果① 欧美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②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知识点二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各校学生游行示威。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高潮: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上海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4.结果:初步胜利。(1)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知识点三 五四精神1.爱国主义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2)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1.对于五四运动的经过可以归纳为——一个领导(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两个中心(北京、上海);两种主力(学生、工人);三种方式(罢课、罢工、罢市);三个胜利(释学生、撤国贼、拒签约);四个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勿作五分钟爱国心”“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2.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在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结果、前途各方面均有所不同,最根本的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因为前途、指导思想都取决于领导阶级,不同的阶级领导下,其代表的利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