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知耻近乎勇》教案1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知耻。2.知道自尊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采取正确的方法面对羞耻感,从“知耻”而“记耻”,“记耻”而奋发,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2.树立在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羞耻之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改变陋习,培养良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活动体验法、谈话法。四、教学过程:教学建议案(修订)个人设计做人从知耻开始[一]导入新课:1:生活在线(教材P22)讨论:(1)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2)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准备如何让小明提高认识,改正错误?问题提示:要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要有羞愧之感。导入新课2:生活俗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百姓骂人的话很多,但最毒的莫过于“你这个畜牲。”讨论:如果别人用这句话骂你,你会有什么感受?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小结: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树立一种观念:[二]新课讲授:羞耻观念,就是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一、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活动内容:关于“设立免监考考场”的讨论(教材P23)(1)说说自己是否赞成学校设立免监考考场。为什么?(2)学生考试作弊有什么危害?(3)培养知耻之心对克服考试作弊行为有怎样的作用?问题提示:培养知耻之心对克服考试作弊行为有怎样的作用?考试作弊是一种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一个人不知廉耻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置免监考考场本身就是对学生自觉学习、严于律己、自尊知耻品德的认同和鼓励。当然,造成考试作弊的原因很多,如考试制度是否合理、考试内容是否合适等,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考试作弊的借口。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虽不能保证从根本上消除考试作弊现象,但有利于增强个人自律,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设立免监考考场”问题,也可以围绕“设立免监考考场是否能够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最终结果是让学生明确免监考本身是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能力的信任和考验,它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既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应注意对活动的控制和引导,及时加以总结,充分强调培养知耻之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教师小结:设立免监考考场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培养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知耻之心,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因为,知耻之心,使人在内心建立起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知耻之心,能使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因为,能使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辱,从而使人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活动内容:你说我说讨论:有人说:“犯错误是青少年的权利。”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每一步,都和我们的犯错误分不开。当你因犯错误受到批评和指责而感到羞耻的时候,你又会怎么做呢?这样做的结果又是怎样的?问题提示:在感到羞耻的时候,我会做什么?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感到羞耻的时候,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有人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用大笑或玩笑来掩饰羞耻感,分散他人的注意,进而将自己大部分的心理活动隐藏起来;有人会压抑自己的记忆,以免给自己带来痛苦和羞耻;有人会变得激动、易怒,甚至用暴力、报复的方法来避免羞耻、保全面子;有人会自我责备或责备他人,对自己和他人失去信任,进而远离他人;有人则采取积极的方法,在知耻的基础上记住耻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生活中的积极方面,努力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教师说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每一步,都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