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一节细胞膜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整个内容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多内容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来带动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培养学生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但是在引入科学家发现过程时,也是比较枯燥的,这里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引出课题内容→提出研究方向→科学实验→得出结论→提出新的疑问→科学实验→得出结论→归纳总结,让学生在一个连续的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过程中,重新回顾科学探索的历程,而且在学习细胞膜结构时,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磷脂和蛋白质排布,让学生动手,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既激发了探讨实验过程的热情,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点。(2)理解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各种方式。2、过程与方法描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以及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组部感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2)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2、难点细胞膜上脂质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三、教学过程PPT和板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义第一节细胞膜在上新课之前,我请一为位同学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对,那么生命的结构基础是什么?请同学们看书34页,然后告诉我答案。细胞生命的结构基础是细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胞的一个重要结构——细胞膜答: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观察34图并阅读回答通过问题引导,引出新课题科幻之旅如果有“时光机器”,将此刻的你送回19世纪,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同学们都看过《哆啦A梦》吧,他有一个时光机器,能把他送到过去和未来,是不是啊?现在如果有时光机器,把你送回19世纪,要你去研究细胞膜的结构,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呢?答:是学生思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课程,从而使学生对本节产生兴趣,活跃气氛。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既然我们要研究细胞膜的结构,那是不是先要确定的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呢?答:是时间:19世纪末(1895年)实验: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同学们先阅读幻灯片上的资料,思考刚才的问题19世纪,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们用相似相溶答:阅读材料并思考个别学生对前人的实验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原理,你能提出怎样的假设?下面我请同学说说对,我们就可以提出假设: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回答实验:科学家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然后用蛋白酶处理。(已知蛋白酶能专一性的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实验现象:细胞膜被破坏得出结论:……后来,科学家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然后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被破坏了。这里解释一下蛋白酶,蛋白酶能专一性的催化蛋白质的分解,酶,它具有专一性,即只能水解蛋白质,不能水解糖类、脂质、核酸等物质。那现在细胞膜用蛋白酶处理后,细胞膜被破坏了,说明了什么呢?是的,就说明细胞膜中有蛋白质,而蛋白质被水解后细胞膜就被破坏了。答: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通过刚刚的两位科学家的实验,说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哪些?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膜的脂质中磷脂含量最多所以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有机结合构成膜的呢?既然我们已经得到了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接下来我们是不是应该要研究一下,它们两者是怎么样组成细胞膜的?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磷脂分子的结构尾部头部亲水疏水引导学生:刚刚提到组成细胞膜的脂质含量最多的是磷脂,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磷脂,磷脂有哪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