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产业转型地区为例,分析该类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1.举例说明,地区产业结构的含义及作用。(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产业结构的升级历程及原因。(综合思维)3.以上海市的发展为例,分析某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特点。(地理实践力)一、地区产业结构1.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2.影响因素3.作用: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二、产业结构的升级1.主要表现(1)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2.作用: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升级的原因(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特别提醒]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二、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1.概况2.变化过程发展阶段产业特点、地位区位优势工业化初期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国家实施了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优势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开放的服务环境等3.今后的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特别提醒]上海市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建港条件优越,可以河海联运,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发展的经济腹地广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1(1)经济发达地区都是以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2)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3)目前,珠江三角洲的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4)深圳的产业升级与国家的开放密切相关。()(5)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市的产业特点是()A.轻纺工业为主B.轻重工业协调发展C.重化工业为主D.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提示:(1)×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第二产业、三产业比重较大,但有的是第二产业比重大,有的则是第三产业比重大。(2)×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劳动力主要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4)√深圳在改革开放初期被确立为经济特区,促使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5)B[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改革开放,此时上海市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美丽乡村新发展——刘家堡西红柿科技产业园位于太原市郊区的刘家堡村拥有农田2000多亩,村民们世代靠耕田为生,之前,村民们各自为战,以玉米、高粱为主要作物,费工费力,收入还不高,渐渐地,村民们也没了干劲,不少人跑到城里去打工,原先分到各家的耕地,渐渐荒芜。自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村两委决定将村里土地全部流转回来,由村两委统一规划、集中管理。2019年,刘家堡村流转回的土地达到了2000多亩,经过村两委多次开会商讨,决定将一千余亩地承包给山西兴农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刘家堡村的农业科技园区。如今,农户们不仅不再靠天吃饭,节约下的劳力,还能外出打工,自谋一份创收的职业,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富裕。乡村振兴,盘活了土地,改善了环境,让刘家堡村的村民们,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曾经的刘家堡村像涅槃的凤凰,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眼中。刘家堡西红柿科技产业园推动了刘家堡城郊农业的发展壮大,项目完成后,预计年产量可达450余万斤,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年营业收入可达2600余万元。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可解决1000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培训家门口的农民直接成为农业产业工人,让产业园成为一个集西红柿培育种植销售、果蔬采摘、农业旅游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点,成为太原市城郊农业发展的领头雁。2问题1(区域认知)刘家堡所在区域发展农业不利的气候特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