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增殖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2.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1.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基于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厘清实验的原理与操作流程。(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为了保证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细胞体积不能太大。当一些细胞体积达到一定大小时,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变化,即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靠细胞分裂来实现的。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与真核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有关。一、细胞的有丝分裂经历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细胞周期包括分裂期(简称M期)和分裂间期。分裂间期包括DNA合成期(简称S期),以及S期前后的G1期和G2期。二、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1.实验原理盐酸能够破坏细胞间的果胶,使根尖细胞在后续的操作中彼此容易被分开。碱性染料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但盐酸会影响染色剂染色的效果。所以,要用水把处理根尖的盐酸充分洗干净,再用染液将根尖染色并制成装片,这样就可以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2.方法步骤(1)根尖的培养:取洋葱(或大蒜),使其底部接触到水,待根生长到2~5cm长时就可以用于实验观察。(2)制作临时装片。①解离:从洋葱(或大蒜)的基部取下整条根,将洋葱根放在表面皿的中心后向根尖滴加2~3滴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使根尖完全浸没。在室温下解离3~5min后,用镊子轻轻夹一下根尖,感觉根尖变得酥软,此时细胞彼此分离。②漂洗:左手持洋葱根,右手持滴管在小烧杯的上方将清水以每秒1滴的速度滴加在洋葱根尖上进行漂洗,持续1min。③染色:将漂洗后的洋葱根放在载玻片上,向根尖滴加1滴龙胆紫染液,使根尖浸没在染液中染色1~2min。④制片:染色结束后,将整条根置于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用剪刀把根尖尖端的2~3_mm剪下,并轻轻压扁,滴加3~4滴清水。盖上盖玻片,用拇指垂直快速下压,将根尖压散成雾状。若细胞分散效果不好,就再覆盖上滤纸,用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载玻片几下。(3)观察:在低倍物镜下寻找到根尖分生区的近正方形细胞后,转换高倍物镜辨认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位置,识别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三、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呈现规律性变化1.现以植物细胞为例,说明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1)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S期的DNA复制。S期之前的G1期,主要是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以及核糖体的增生;S期之后的G2期,合成M期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当分裂间期结束,细胞进入分裂期时,组成染色质的DNA已经完成复制,有关蛋白质已经合成。(2)分裂期①前期当间期细胞进入前期时,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出现。染色体是由染色质丝经螺旋缠绕而形成的,有特定结构和数目,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在前期,每个染色体由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组成,由一个着丝粒连接在一起。前期中较晚的时候出现了由丝状纤维组成的纺锤体,这些由微管蛋白形成的丝状纤维称为纺锤丝,有丝分裂即由此得名。此时,核膜、核仁开始解体。②中期染色体继续凝聚变短,清晰地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染色体的着丝粒也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这个平面垂直于纺锤体的中轴,与地球赤道的位置相似,被称为赤道面。中期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便于观察和研究。③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为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原来的一套染色体变成了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④末期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后,染色体伸展,呈现染色质状态。核膜重新形成,核仁出现,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相同。胞质分裂一般在末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