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1.观察、识别、描述常见矿物和岩石。(地理实践力)2.能够说出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及代表岩石。(综合思维)3.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地理实践力)4.说出岩石与人类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人地协调观)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2)特征: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3)存在形式:绝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2.岩石(1)概念:是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2)分类: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类型形成常见岩石分布及特点岩浆岩岩浆冷凝而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玄武岩和安山岩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最主要的成分是SiO2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被破坏,破坏产物经沉积、成岩作用而形成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由学或生物化学作用形成)仅占地壳质量的5%,但分布十分广泛;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变质岩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或者陨石冲击的影响,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分布广泛,多含有丰富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1.岩石转化(1)沉积岩是松散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变成的。(2)岩浆岩风化后的碎屑物质成为沉积岩的“原料”。(3)变质岩的“前身”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岩石圈物质循环(1)概念:从原始地壳形成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2)能量来源:放射能→热能→机械能。(3)地理意义①是地球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地质运动。②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1(1)地表岩石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变成沉积岩。()(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放射热。()(3)三大类岩石之间可以直接相互转化。()(4)变质岩是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5)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A.外地核B.岩石圈上部C.地壳下部D.软流层[提示](1)×沉积物要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才能形成沉积岩。(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球内部的放射热,一方面是太阳能。(3)×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4)×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经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变质岩。(5)D[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材料下图为山东省济南市某学校在野外地质考察中拍摄的岩石照片。图1图2问题1(综合思维)组成图中岩石的最基本单元是什么?两图分别属于哪一类岩石?试说出判断的依据。提示:矿物。图1属于沉积岩,该岩层是一层层分布的,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图2属于岩浆岩(玄武岩),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问题2(综合思维)请分析两图所示岩石的成因分别是什么?提示:图1所示岩石是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图2所示岩石是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气压降低,岩浆迅速冷凝,导致岩浆中的气体挥发形成的。[归纳提升]三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类型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形成岩石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2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片理构造片麻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1.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其中组成岩石的造岩矿物约有几十种。据此回答(1)~(2)题。(1)组成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