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特点。2.识记海浪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掌握潮汐的成因及人类的应用特点。4.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海浪1.海水运动基本形式:海浪、潮汐、洋流。2.海浪的主要类型(1)常见海浪:由风力形成,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的巨浪。(3)风暴潮:强风作用下导致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升降。3.海浪的影响(1)影响人们在滨海及海上活动。(2)海啸和风暴潮给沿岸带来灾害。(3)塑造海岸地貌。[特别提醒]波浪能是重要的海洋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二、潮汐1.含义: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2.成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3.变化规律:4.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港口建设与航运、潮汐发电等。三、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2.分类(按海水温度([特别提醒]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温度较流经海域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域水温低的是寒流。同一纬度的海域,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不在同一纬度的海域,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低。3.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2)影响海洋航行。(3)影响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与净化。[特别提醒]海水的运动通过影响海水温度的变化而影响盐度变化,暖流使水温升高,盐度变高,寒流则使盐度变低。(1)海底地震都会带来巨浪,形成海啸。()(2)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3)在潮间带进行海水养殖,必须研究潮汐规律。()(4)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寒暖流交汇。()(5)下列洋流中,属于西风驱动形成的洋流是()1A.北赤道暖流B.秘鲁寒流C.北太平洋暖流D.日本暖流提示:(1)×海底地震可能会引起海水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即海啸。(2)×潮汐能是天体间的引力能,而波浪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3)√潮间带在潮涨时被淹没,潮落时露出水面,在此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研究潮汐变化规律。(4)×世界著名渔场有的是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有的则是因上升补偿流的出现而形成的。(5)C[北太平洋暖流属于西风带控制下的洋流。]海浪2018年8月20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停靠在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紧要关头,第七六○研究所副所长黄群等12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黄群和平台负责人宋月才,平台机电负责人姜开斌,在加固作业过程中不幸被狂风巨浪吞噬,英勇牺牲,试验平台安然无恙。问题1(地理实践力)此次威胁该实验平台的滔天巨浪是如何形成的?提示:台风“温比亚”活动带来的大风引起的。问题2(综合思维)此次事件说明沿海地带的人们活动应注意什么?提示:人们在滨海和海上活动应密切关注海浪预报,一些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应避开大的海浪。[归纳总结]1.海浪的成因及影响主要类型主要成因及特点影响最常见海浪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风浪传到无风海区或风停息后的余波,称为涌浪;海浪传至浅水区,受海底摩擦作用,能量衰减,出现破碎和倒卷,称为近岸浪或拍岸浪(1)塑造海岸地貌(2)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3)为冲浪运动提供条件(4)造成的颠簸影响捕捞、航行、勘探及其他海上作业活动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并因此形成的巨浪,能量巨大破坏沿岸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的海水侵袭,带来灾难性后果风暴潮①在强风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升降。②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时,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③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受此袭击,能量巨大2.对海浪的防御与利用措施(1)密切关注海浪预报,合理安排滨海及海上活动。(2)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缓对海岸的侵蚀、保护海岸。(3)选择合适的沿海海域、建设冲浪运动场所。(4)发展技术,利用海浪发电。21.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袭击香港,引发有史以来最大的风暴潮,造成相当大的损害,由于防备工作准备充足,香港特区整体上安然度过,据此完成(1)~(3)题。(1)2018年9月15日,香港岛外海上出现了巨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