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一、考点内容全解(一)本讲考什么个体→种群→群落1.种群及数量变化(1)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2)年龄组成:对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3)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4)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迁入、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1)指数式增长——“J”型曲线(2)逻辑斯蒂增长——“S”型曲线(3)“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较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及生物群落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有限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K值(环境负荷量)无K值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二)考点例析[例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解析]该题许多书提供的答案是C,这是错误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特征同样可影响种群的密度,而未来种群密度应该由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这4个参数决定。虽然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会影响未来人口的绝对数量,但对未来人口数量变多还是变少关系不大。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预测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到时候未必能成为现实,特别是人类自身的出生率,其大小并非单由人类自身的生育能力所决定,还要考虑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人的死亡率也并非单由人自身因素决定,还要考虑该国家的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状况。要知道一个国家的未来人口数量,最好准确知道未来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这是不可能的),虽然通过现在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无法预测迁移率,但未来某时的出生率、死亡率从该题提供的选项看,只能通过现有年龄组成预测。[答案]A[例2]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4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解析]本题将常见的种群增长问题以增长率的形式表现出来,由题干图知,小球藻的增长为“S’型增长,开始时增长率逐渐加快,为指数型增长,但随环境条件的改变,增长率会逐渐下降,最终变为0。现高考试题的灵活性越来越强,要善于将常见的问题进行转化。提示如下问题:1.种群为什么会呈现“S”型增长;2.在“S”型增长过程中增长率是如何变化的;3.“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较识别。[答案]D[例3]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A.光照强度较弱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大C.湿度较高D.温度较高[解析]本题是一道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与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题。森林群落(或海洋藻类)有分层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光透射的强度及光谱的区别所致,使各种生物都能充分利用光,提高光的利用率。随高度的下降,红光及蓝紫光由于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弱,光照越来越弱,而它们也正是植物所能利用的最有效光波,因此下层的植物光合作用较弱。[答案]A二、能力提升技巧1.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的影响,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食物的影响。植物生长具有垂直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主要受温度的影响,经度地带性则主要受水的影响。2.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N=(M1∕M2)ХT2N:种群个体数量M1:首次捕捉到并标记的个体数M2: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总数中已标记的个体数T2: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总数3.3种存活曲线凸型、线型、凹型(如右图):4.种群过度增长的制约因素①密度因素:食物短缺、种内竞争加剧、传染病、捕食者增多等。②非密度因素:自然灾害等非生物因素。[例5]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头(计算公式是N:[a]=[b]:[c]。A.3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