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有丝分裂有关的图像分析与应用[核心精要]1.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含量变化曲线分析(1)曲线模型(2)曲线解读项目上升段的变化原因下降段的变化原因核DNA间期(S期)DNA复制,DNA数目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DNA数目减半染色体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单体间期(S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形成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单体消失2.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图中ef(BC)段表示S期DNA的复制,染色单体形成,fg(CD)段表示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即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gh(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3.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染色单体(2)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对点训练]1.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C[从图中可以看出,a峰中细胞DNA相对含量是40,b峰中细胞DNA相对含量是80,即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联想细胞分裂中的DNA复制,可推知a峰与b峰之间的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中,b峰中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分裂期。实验组b峰中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的原因是某抗癌药物有效抑制了癌细胞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使得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明显减少。]2.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分裂B.图甲中DE段包含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C.图乙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D.图乙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16条染色单体B[由题图可知,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A错误;DE段着丝粒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末期,B正确;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甲图中的DE段,C错误;图乙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3.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C[图1中的CD段包括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时期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a时期减少一半,对应图1中的AB段;图2中d表示染色体∶DNA=2∶1,有丝分裂过程中这种情况不存在。]4.如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B.曲线b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粒间的距离C.曲线c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D.曲线d代表纺锤丝的长度A[中心体在有丝分裂间期完成复制,在前期开始向两极移动直至到达细胞两极,所以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A项正确;在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曲线c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粒间的距离,曲线d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B、C项错误;在前期出现纺锤体,纺锤丝的长度逐渐增加,前期结束,纺锤丝的长度接近于细胞直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其纺锤丝的长度不变,后期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逐渐移向细胞两极,纺锤丝的长度变短直至为零,所以曲线b代表纺锤丝的长度,D项错误。]5.下图为细胞周期一个细胞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