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密度的主要因素。(重点)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重难点)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重点)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因素\s\up((1(主要因素:海水(2)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2.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规律:随深度增加而变化,1000米以下温度变化幅度较小。(2)水平分布规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3)时间分布规律:同一海区,夏季水温普遍高于冬季水温。3.海水温度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①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②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③有些海洋生物因水温的季节变化而发生季节性游动。④人类的渔业活动受海水温度影响。(2)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海域比较明显。(3)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二、海水的盐度1.含义: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大洋平均盐度是3.5‰。2.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盐度越高。(2)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3)入海径流状况: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较低。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利用海水晒盐。(2)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3)影响海水养殖。(4)随科技发展,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特别提醒]高纬度地区的结、融冰量的大小,也会影响海水盐度,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三、海水的密度1.含义: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12.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与温度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3.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密度大致相同。(2)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特殊分布:有时随深度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呈现“海中断崖”现象。(1)海水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2)低纬地区因气温高,蒸发量大,因而盐度较高。()(3)一般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海水盐度较低。()(4)海洋中的“海中断崖”现象的出现对潜艇航行危害较大。()(5)影响北冰洋沿岸摩尔曼斯克港冬季不冻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沿岸地形C.太阳辐射D.海水运动提示:(1)√海水水温对全球的热量传输与交换有明显调节作用。(2)×海水盐度的高低往往受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状况的影响,蒸发量大的地区,如果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偏低。(3)√河流入海口因有大量河水径流汇入,使其盐度较低。(4)√存在“海中断崖”的地方往往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影响潜艇的安全航行。(5)D[受北大西洋定向的海水运动的影响,摩尔曼斯克港冬季水温较高不冻。]海水的温度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冷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因此,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其中,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指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区,热量收支不平衡。图1是海洋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图2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2问题1(综合思维)图1中显示出的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特征是什么?提示:海洋表层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问题2(综合思维)图2中显示出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提示: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随深度变化不大,并保持低温状态。问题3(区域认知)结合图1,判断图2中三个观测站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提示:三个观测站中,③站的纬度最高,①站的纬度最低。因为表层水温随纬度增高而递减。[归纳总结]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s\up(纬度因素(2)海水运动:同纬度海域(3)季节(4)深度另外,沿岸地形(海岸坡度平缓―→接受太阳辐射较多―→海水温度较高)、气象(冷空气活动、降水―→海水温度较低)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