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课题版本湘教版章节第八章第2节一、课题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课型新授课课时1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并能在地图上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2、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初步说明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3、识记台湾主要城市,并了解其职能。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第84页教学内容四、教学重点1、台湾的自然环境、“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2、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四、教学难点1、台湾的自然环境、“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2、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五、课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学法指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六、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搜集台湾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资料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备注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欣赏一组有关阿里山的图片,之后提出问题:1、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学生:阿里山的姑娘2、请问同学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哪个省?(学生:台湾省)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和范围1、请学生读图:P78“台湾省位置与范围”1)在图中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南海。2)完成填空:________穿过中南部,地跨_____带和___带。位于我国_________,北临____,东临_______,南临_____,西隔________与________相望。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3.6万平方千米。2、分析材料回答问题A、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但是,众多考古成果表明,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从未间断。B、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C、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1661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归祖国。D、台湾和福建等省的许多居民都共同信奉妈祖。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材料()说明了台湾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想一想:以上几则材料说明了什么?3、根据比例尺,算一算:P78页,基隆-福州,高雄-厦门各相距多少公里?二、台湾的地理环境1、台湾的主要地形请学生读图:读图第79页,图8--26台湾岛的地形分布图思考:以____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__部,地势__低__高地壳运动较活跃,多_______。教师小结:根据图知,台湾岛地势东高西低。约2/3是山地,是由几条平行山脉所组成的南北纵贯全岛的台湾山脉,山势巍峨,群峰挺秀,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2、气候阅读P80-81课文,回答:类型:____带____带____气候气象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读图,找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讨论这条界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进一步了解地形对台湾气候的影响)3、河流:河流水流_____,____丰富。最大河流是_____,最大湖泊是_____。台湾岛上有150多条河流,大多发源于中央山脉,向四周入海,河流短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全长186千米,浊水溪上游的日月潭是最大的天然湖泊,既是发电能力很强的水电站,又是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4、自然资源教师介绍台湾美称,如‘水产王国”、“东方甜岛”、“森林宝库”、“樟脑王国”亚洲天然植物园“水果之乡”、“海上粮仓”、“蝴蝶王国”、“东南海上的盐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