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雷雨(节选)◎语林撷英曹禺名言集锦1.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2.常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常相知。3.我有一种谬论:战士应该死在战场上,作家应该死在书桌上,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引申说,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民用尽自己的才智、专长和精力,再离开人间。不然,他总会感受到遗憾,浪费了有限的生命。4.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5.人生不就是这个调子吗?既凄凉,又甜蜜。6.这就是生活啊,让你想想忍不住想哭,想想又忍不住想笑。7.坟上的一株小草,一颗露珠儿压得它微微摇摆着……像泪水一样沉重的露珠反射着东方白色的天光;终于它悄悄地滚落了,消失在黝黑的泥土之中。8.我忍耐不下了,我渴望着一线阳光,我想太阳我多半不及见了,但也愿望我这一生里能看到平地一声巨雷,把这群盘踞在地上的魑魅魍魉击个糜烂,哪怕因而大陆便沉为海。◎诗海拾贝弃妇(节选)[唐]刘驾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路傍见花发,似妾初嫁时。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赏析】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一位弃妇被赶出门的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女主人公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倾诉了她遭受遗弃的哀怨和痛苦。开头两句是她哀戚的触发点,总摄全诗。一个“悲”字,是贯穿全诗的感情线索,突出了事件的悲剧性。中间四句,这位女子说明自己不当弃的理由。其一,自己正值芳龄之时,也曾有过如花的容貌。其二,自己又是个操持家务的人,既能“养蚕”,又能“织素”,精于手织的本领和勤劳朴素的品格,不言而喻。其中“已成”“犹在”等词语显示出其辛勤不辍的情形。最后两句反语正说:做妻子的,不管怎样勤于持家都没有用处,只要整日梳妆打扮就可以了!这里不仅暗含对丈夫贪于美色的批判,而且表明她具有一种纯朴勤劳的品质,在各个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作者档案【简介】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潜江市。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此期间,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戏剧作品。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1935年夏,又【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王昭君》等【评价】中国现代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人物颂歌戏剧艺术的高峰——曹禺曹禺的出现,把我们的戏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值得夸耀的地位。他所攀缘上的艺术之峰的高度,就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戏剧所攀缘上的艺术之峰的高度。在20世纪的中国,曹禺是少有的一位具有世界性与人类性的剧作家,他的最优秀的作品尽管写的是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困境,表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性格,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们具有时空的超越性,并不妨碍它们同时表现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思想。倘若没有了曹禺,中国现代戏剧将顿失光彩。◎背景探寻曹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1933年他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掌握常识戏剧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题材反映的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有三个特色:一是要适合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