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运用战国七雄形势图把握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历程及战略。(时空观念)2.运用辩证观点全面、客观认识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唯物史观)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史料实证)4.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家国情怀)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背景(1)春秋: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强大,兼并战争频繁。(2)战国:国君废封号称“王”;卿大夫夺位;各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2.条件:经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3.经过:秦国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4.意义: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二、“始皇帝”与三公九卿1.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皇帝制度(1)创制: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改称“皇帝”,创制了皇帝制度。(2)特点: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职位职责关系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1制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2)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各种事务。(3)作用: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三、废分封,置郡县1.郡县制度(1)推行:秦统一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2)内容①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②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③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3)作用:加强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2.选官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3.法律:秦法细密、严苛,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4.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3)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4)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1)秦始皇并非郡制和县制的创制者。郡制和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秦统一全国后,只是在全国推行。(2)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分封制下官位世袭,独立性强,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下官员由中央任命,听命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因此,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一种进步。2秦代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1.秦朝的皇帝制度与秦朝中央官僚机构史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①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②“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解读]①表明秦始皇的思想意识所含因素包括家天下、皇位世袭。②指君主专制独裁。[思考]根据史料,归纳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提示:皇帝制度下,皇帝独尊,皇权神化;皇位世袭,不可转移;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权专制。2.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史料[解读]史料显示了从皇帝到大臣层级、三公职权及相互关系,宗正、少府等九卿的职权等内容。“丞相”与表中太尉、御史大夫相比,并据九卿与其关系来看,丞相是中央政府中皇帝之下的最高长官。[思考]史料体现了秦朝中央官制的什么特点?提示: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3力中心。(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制度的特点。(3)中央官职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确保了皇帝大权独揽和对人民的统治。(4)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秦朝推行郡县制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差异史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①任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