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时是岳麓版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第26课第一课时,由三个目题构成:一是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回复,三是历史性握手。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中国重要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主要是新中国在两级格局的国际大背景下,不同时期制定不同方针,积极融入世界发展外交的过程,并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指导之下,取得重大成就的过程。二、学生分析1.学习对象分析:处于信息化时代的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为适度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2.知识背景分析: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对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时对国际环境的分析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随着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活跃,时政学习质料丰富,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回复,中美、中日关系政策化。2、能力目标理解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与当时国际形势之间的复杂关系,培养学生结合史实分析国际关系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新中国的外交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首先导课从学生熟悉的两个人物周恩来(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和杨洁篪(中国现任外交部长)开始,从历史和时政两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外交的兴趣,在分析外交政策和成就时使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相关的分析,从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以激励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课出示图片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和现任外交部长杨洁篪导语:从周恩来到杨洁篪,60几年来,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风雨,也见到了美丽的彩虹。今天让我们从新走进那风雨如歌的岁月,去感受那惊涛骇浪般的艰险,去体会那惊天动地的成就。伴随着开国大典的礼炮轰鸣,新生的中国风采初现。回忆历史,联系时政PPT展示图片一、小荷才露尖尖角——建国初期的外交(一)风采初现——一边倒1、出示图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2、设问: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么?让学生看清当时美国对中国包围、封锁的政策,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主要是反美。PPT外交政策设问1: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哪三1让学生结合课本说出PPT大外交政策?设问2: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2、结合课后阅读与思考了解三大政策的含义。3.学生活动:经过学生相互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说出一边倒的原因。中苏建交1.出示幻灯片:中苏建交的国书1.学生活动:让学生结合图片说出外交成就之一:中苏建交。进而让学生明白建国第一年新中国就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PPT展示图片承转当时中国的外交部长周恩来以其儒雅的风采,睿智的头脑,幽默的谈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看这幅图片,周总理正在接见谁呢?在这次会谈中提出了什么重要原则?(二)走向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提问】阅读本课第一子目设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体现在那些重大的外交活动中?2.出示幻灯片: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内容、意义。3、出示材料材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不管国1.学生看书归纳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知识。2.合作探究,通过分析材料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3.引导学生结合亚非国家的历史分析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PPT际风云变幻万千,国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