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神游物外◎诗海拾贝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赏析】在这首五言律诗中,诗人抓住“宦游人”对季节变换、景物各异而独有的敏感这一特点来描写,勾画了一幅绚烂明媚的早春图。颔联和颈联描写了江南早春风光:云蒸霞蔚,梅柳摇曳,春水荡漾,春和景明,黄莺啼唱,一池浮萍生机盎然,凸显出江南春天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特征,给人以美的感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诗人不是静止地去描写,而是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受,选择具有特征性的景物,摹写春天的气候、景物的变化,精工细腻,准确地表现出那特定的自然景物的优美和神韵。这种高妙的写景艺术技巧在初唐诗人中是很杰出的。尾联和首联照应,抒发“宦游人”的思乡之情,从结构上看浑然一体。全诗语言洗练,对仗工整。◎语林撷英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4.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5.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齐物论》)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作者卡片姓名庄子生卒年约前369~前286字号称谓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籍贯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相关材料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背景呈现庄子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混浊,“不可与庄语”(《庄子·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知识链接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一、字音辨识北冥(míng)坳堂(ào)夭阏(è)蓬蒿(hāo)晦朔(shuò)泠然(líng)舂粮(chōng)榆枋(fāng)二、通假字①北冥有鱼“冥”通“溟”,海②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③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④汤之问棘也是已“已”通“矣”⑤而征一国者“而”通“能”⑥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三、一词多义四、词类活用①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②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意动用法,以……为非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作动词,南行④而征一国者使动用法,使……满意,使……信任⑤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⑥水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⑦而御六气之辩动词作名词,变化⑧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名词作状语,用背部⑨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形容词作名词,郊野的颜色,指近郊五、古今异义①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②野马也,尘埃也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野生的马。③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多数人。④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表事实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