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教材分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岳麓版必修1第五单元的第二课内容,是教材专题五《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第二课。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对我国的影响巨大,同时也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学生分析由于在初中课本中已经学过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对于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高一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历史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总体上来说,历史知识的储备和认知水平仍然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进行点拨、启发和矫正。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一)知识与能力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取得成功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熟悉俄国革命的进程及巩固政权的措施;掌握十月革命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提供革命前沙皇俄国的状况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究俄国爆发革命的前提条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总结俄国革命的进程;通过对新生苏维埃政权措施的分析,指导学生探究苏维埃政权的性质,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通过对苏维埃政权措施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革命或国家建设的方针政策要符合本国的国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进行。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本节课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了视频、图片、文本资料等多媒体技术,为的就是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效果的直观清晰。在导入时,播放有关列宁的图片与视频,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来导出今天的新课内容俄国十月革命。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文本资料,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结束时引入“苏联国旗”、“普京向革命烈士献花圈”等图片,运用适当语言对词语或事件进行恰当连接,以此来创设情景,升华思想,感悟历史。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导入新课,借助多媒体显示一张列宁头像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图片中人物是谁?大家对他了解多少呢,他一生中主要学生回答。以此来导出今天的新课内容俄国十月革命。实施目的:用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训练做了什么大事呢?”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新课标目标下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来的目标。讲授本课分为“探寻十月革命爆发之源”、“感受彼得格勒革命之火”、“感悟十月革命之影响”三个版块进行。结合教材、学案,积极思考回答相关问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认真分析相关史料探究1、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2、从俄国革命历程看,俄国革命在革命的理论、革命的道路、革命的阶段和革命实现的方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分为5个小组,讨论探究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走下讲台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训练讲完每一版块,分别跟上一定数量的练习。学生结合所学自主思考并作出答案。个别通过多媒体展示思维过程。反思注重了学生自主的学习,但涉及内容过多,思路上还有些保守。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保证学生自主性。技术仅仅是学习的辅助手段,不能盲目追求。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