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病梅馆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1.理解作者托物言志、以梅议政的新颖立意。2.积累文言词语。说明:本文是一篇有着深邃思想的文言文。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要扫清文言文词句上的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从字字写梅、句句写梅的字里行间,指导学生领会作者其实是句句写人,字字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深刻的寓意。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作者通过写“病梅”、“疗梅”所表现的反对当时统治者对人才束缚、压制的斗争精神,以及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立场。难点:(1)理解文中某些词句是如何曲折致意的。(2)分清艺术美和文中所指病态美两者间深沉含义的区别。说明:本文托物言志,寓意深刻。因此指导学生领会作者的用心良苦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作者以非常巧妙的比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隐晦曲折的表达方式学生比较难以把握。而且,本文中的梅花所蕴涵的“病态美”的含义与一般意义上人们对梅花所蕴涵的感情完全不同。因此,教学中特别要值得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以学过的《己亥杂诗》入手,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熟悉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动机。交流课外查找的有关龚自珍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分析《己亥杂诗》的思想意义。(表达对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的强烈希望。)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熟悉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动机,这是把握本文的前提条件。解题梅花历来代表中国古代美好的意象。本文却写“病梅”,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病”字。简单回顾文学史上关于梅花的象征意义。揣摩“病”字中包含的作者对梅花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分清梅花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美和文中所指病态美两者间深沉含义的区别。以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初步感知文章内容1.朗读课文,正音。2。疏通课文,解决文字理解上的障碍。个别朗诵,全体朗诵。正音。(欹qi,平声;鬻yu,去声)字词解释:(1)使动用法(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扭曲;使┄┄病态。诵读是感知文章的基础。字词句的疏通则为对文章的理解扫清了文字障碍。用心爱心专心纵之顺之;复之全之:使┄┄放纵;使┄┄顺畅;使┄┄恢复;使┄┄保全(2)“以”的用法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提问:1。“病梅”病在哪里?(欹疏曲)2.“梅”为什么会得病?(文人画士品评梅花“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3。如何得病(绳、夭、病、斫、删、锄、养、遏)4.“病”的程度如何?(江浙之梅皆病。)5.作者对“病梅”的态度如何?(“誓疗之”;“必复之全之”;“辟馆以贮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根据问题划出相关字词句,并组织语句回答。问题的设置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为进一步理解课文作好铺垫。进一步把握课文提问:1。作者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的吗?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分析“病梅”、“文人画士”、“鬻梅者”的比喻意义。小组讨论、分析、交流。(1。病梅:比喻被封建统治者摧残的人才。文人画士:比喻封建顽固派。鬻梅者:封建统治者的帮凶和奴才。这一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挖掘文章的深沉含义,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体会本文写作手法,深刻领会本文主旨。提问:。1。文中对梅的感情实际上是对人的感情,在“记”的同时,又有饱含感情的抒情性句子,请找出来。并剖析包含的情感。)(①“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②“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学生思考交流。(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的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态,正是作者要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