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了解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及其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应用。1.变化观念: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2.科学探究:通过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实验,探究其性质;通过实验探究铁盐和亚铁盐的检验,从而探究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3.证据推理: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一、铁的氧化物1.物理性质氧化物FeOFe2O3Fe3O4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铁的价态+2+3+2、+3溶解性都不溶于水2.化学性质(1)稳定性:FeO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3O4。(2)与酸反应:FeO和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3)四氧化三铁(Fe3O4)的化学式可写成FeO·Fe2O3,其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2Fe3++Fe2++4H2O。3.用途Fe2O3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原料,也可作外墙涂料。(1)FeO、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Fe3O4不属于碱性氧化物。(2)Fe3O4与盐酸反应可分别看作Fe2O3、FeO与盐酸反应,然后把两个反应式相加。(3)FeO、Fe3O4遇氧化性酸(如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价的铁均被氧化成+3价。二、铁的氢氧化物1.物理性质Fe(OH)2Fe(OH)3色、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溶解性难溶于水2.制备实验Fe(OH)2Fe(OH)3操作现象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生成红褐色沉淀离子方程式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Fe3++3OH-===Fe(OH)3↓实验结论Fe(OH)3与Fe(OH)2分别可用相应的可溶性盐与可溶性碱反应制得3.化学性质Fe(OH)2Fe(OH)3稳定性不稳定,易被O2氧化,受热易分解,但产物复杂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Fe(OH)3=====Fe2O3+3H2O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OH)2+2H+===Fe2++2H2OFe(OH)3+3H+===Fe3++3H2O制备Fe(OH)2的注意事项(1)Fe2+必须是新配制的,并加入Fe粉,以防Fe2+被氧化成Fe3+;(2)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其方法是加热煮沸NaOH溶液;(3)为了防止滴加NaOH溶液时带入空气,滴管末端要插入试管内的液面以下,再挤出NaOH溶液;(4)必要时可在液面上加植物油或苯进行液封。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的氧化物均为黑色固体,均难溶于水B.Fe(OH)2在空气中易变质,生成红褐色的Fe(OH)3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Fe3O4D.氢氧化亚铁为白色絮状沉淀解析:选A。FeO是一种黑色粉末,Fe2O3是一种红棕色粉末,Fe3O4是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2.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选B。因为Fe(OH)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Fe(OH)3,故要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装置①是先用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2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③中液面上加苯阻止了生成的Fe(OH)2与空气接触;②由于能接触空气中的O2,故不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Fe(OH)2沉淀。(1)在试管Ⅰ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2)在试管Ⅱ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续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制备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稀硫酸和铁屑产生氢气,先赶尽装置中的空气。确定空气赶尽后,再夹紧止水夹,通过H2产生的压强将试管Ⅰ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