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身求学无止境,学问之乐,“朝闻道,夕死可矣”;于纷乱世事之中,内省内求,淡定从容成就完美人格;坚守忠恕,一以贯之,嘲讽面前不气馁,不改君子风范……在那个混沌的时代,孔子的信念之灯照亮他坎坷的人生;而他的仁爱之烛则照亮了千秋万代……◆神游物外在那样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有谁能比得上庄子逍遥?在庄子看来,人与万物共生,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归于自然。庄子希望超然物外、无拘无束、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这只是庄子因为不满黑暗现实的羁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自由,绝对自由,逍遥,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伟大追求。◆论民本在战乱纷纷、强权横行、暴力充斥的战国时代,孟子以其恻隐之心,体察人民疾苦,欲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总结归纳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极力劝谏君王爱民养民教民,虽遭失败,但其关注民生、为民请命的责任意识,傲视王侯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气千古长存。◆祸兮福兮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结的所以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老子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10论修身◎诗海拾贝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赏析】这首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上片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其中“接”“连”两字将“天”“云涛”“晓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下片开头写词人的回答,“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结尾处词人写“九万里风鹏正举”,又是紧接上片乘船渡海的动作和四周海天相接的景象,进一步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更加宏阔。在大鹏高举的时刻,词人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谓是豪气冲天,一往无前。总之,这首词用浪漫主义手法开篇,描写神奇的梦境,中间写与天帝对话,末尾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之情。全词气象壮阔,感情豪迈,不像她的婉约词,而有苏辛词的豪放风格。梁启超评论其“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词》中语”是恰当的。◎语林撷英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5.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十五》)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子张》)7.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作者卡片姓名孔子生卒年前551~前479字号称谓名丘,字仲尼籍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相关材料春秋末期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背景呈现《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修身养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