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能根据核心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趋势预测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2.知道氧化还原反应可用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实现物质转化与获得能量。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依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物质转化。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1.通过分析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趋势,研究物质的□________或□________。若所含某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高的趋势,说明该物质可能具有还原性;反之,若所含某元素的化合价有降低的趋势,说明该物质可能具有氧化性。2.如果预测某物质具有氧化性,就需要寻找具有□________的另一物质,通过实验检验两者能否发生□________反应,以验证预测是否正确。相应地,如果预测某物质具有还原性,就需要寻找具有□________的另一物质,通过实验来验证预测是否正确。3.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是由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决定的。借助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比较不同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环境条件也会影响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4.过氧化氢(H2O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分析,过氧化氢(H2O2)既有□________又有□________。自我校对:□氧化性□还原性□还原性□氧化还原□氧化性□-1□氧化性□还原性1.探究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干净试管,加入1~2mL5%H2O2溶液,然后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过氧化氢(H2O2)具有还原性取一干净试管,加入1~2mL5%H2O2溶液,然后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加几滴碘化钾溶液溶液变蓝色过氧化氢(H2O2)具有氧化性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H2O2+2MnO+6H+===2Mn2++5O2↑+8H2O;H2O2+2I-+2H+===I2+2H2O。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元素活动性顺序判断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②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1)对同一元素而言,一般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氧化性:Fe3+>Fe2+;价态越低,氧化性越弱,如氧化性:S<SO2。(2)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要强;②浓度,如硝酸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③酸碱性,如KMnO4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强。1.向过氧化氢溶液中逐渐滴入FeCl2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A.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棕黄色B.有气体放出,溶液仍为无色C.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溶液颜色加深,既无沉淀生成,也无气体放出解析:选C。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能把氯化亚铁氧化成氯化铁。生成的氯化铁又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2.(2019·济宁北大培文学校高一期中)根据反应:①2Fe3++2I-===2Fe2++I2②Br2+2Fe2+===2Fe3++2Br-③Br2+2I-===I2+2Br-判断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Br-、Fe2+、I-B.I-、Fe2+、Br-C.Br-、I-、Fe2+D.Fe2+、I-、Br-解析:选B。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进行判断。①中还原性:I->Fe2+,②中还原性:Fe2+>Br-,③中还原性:I->Br-,故离子的还原性:I->Fe2+>Br-。3.某学生做如下实验:第一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第二步,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有关该同学对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ClO->I2>SOB.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C.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ClO-氧化为I2,I2使淀粉变蓝D.若将Na2SO3溶液加入氯水中,氯水褪色解析:选B。B中蓝色消失的原因是Na2SO3与I2反应,消耗了碘,而不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在实现物质转化与获得能量中的应用1.金属的冶炼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热还原法是以碳、□________等物质作为还原剂,在加热条件下将□________还原为金属单质。金属置换法是利用□________,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