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理念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校外各种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社会资源,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质疑、调查、探究,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在这样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拥有,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一、教学目的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二、教学重点:1.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2.重点字词、句式。三、教学难点:1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2.重点字词、句式。四、教学方法、设想学生分组,可在教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自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作业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找出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特殊句式。3.吩咐一组学生排练课本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间自己去把握、理解课文)4.查阅资料: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思考:臣子向君王进谏是非常危险的事情,邹忌进谏的怎样的呢?5.品味华润涂料的广告6.这个故事启发我们生活当中应该注意什么?7.阅读《战国策》,你感触较深的是哪篇?感想?一、导入新课:(以下有两个故事,因为班级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故事,第一个故事由教师讲述,第二个由学生阅读,从中体会并且说出自己的见解,,5分钟)1。一个小故事:以前有一个人请人家吃饭,等了很久来了两个人,主人不耐烦地说:“唉呀!该来的不来!”另外两个听了-------大家觉得这个人怎么样?2.朱元璋的故事-------由此可见,在一些场合中,说话是要讲艺术的。那么如何规劝一个有错误的人,并让他认识、欣然改正就有难度了,更何况那人是高高在上的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邹忌是如何做到的。(板书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二、一小组学生诵读课文(主要目的在于关键字的发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间引导各个小组去评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齐读(强化读音)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专心爱心用心1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三、自读课文解决疑难词语(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特殊句式。各个小组,汇报自学结果。教师在点拨过程中注意归类、补充并且完成课后练习注意以下(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三)一词多义1、修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2、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3、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4、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确实、的确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