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酸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Ⅱ为教材,《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是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该节内容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有机物,按“结构——性质——重要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明线展示,将它们之间的衍变作为暗线隐含于教材或习题之中。从内容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教材编排上看,乙酸编排在醇和酯之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醇类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知识结构看,除了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已经熟知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醇,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的确定,官能团和化学性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来分析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教学设计思路从气味入手引入本节研究内容,通过实物让学生观察得出乙酸的物理性质;从乙酸的结构出发,理论上说明乙酸具有酸性,通过让学生在已有认识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在实验中交流讨论,提高他们设计实验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式,结合实验装置图和反应过程,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小组问题讨论来自行彼此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仍有未能解决的问题,再由学生提问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解决。在课堂小结时再次明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思维主线,为接下来的课程再次夯实基础。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2.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3.通过对乙酸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设计方案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2.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3.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难点: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机理六、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法七、教学手段开放式实验、演示实验、多媒体及直观教具、实验药品和仪器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环节一:感受气味,引入本节研究物质(课前将一瓶无水乙酸打开瓶塞)上课后:【引入】同学们闻到什么特殊气味?【过渡】这种有酸味或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究的物质——乙酸【板书】乙酸【回答】1、酸味2、醋味3、刺激性气味……从气味出发,进入探究情境,学生亦可从中知乙酸易挥发环节二:感受乙酸物理性质【过渡】大家之所以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我课前打开了这瓶物质【展示】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的乙酸【提问】观察乙酸,你能得出乙酸有哪些物理性质?【讲述】除此之外,乙酸易溶于水,熔沸点都较低,当温度低于16.6℃时,无水乙酸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也就由此而得名。【板书】1、物理性质【观察】从中得到乙酸的一些物理性质,如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等通过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乙酸物理性质的描述,培养有序思维方式。环节三:思考总结食醋,在生活中的妙用【过渡】这种物质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是我们厨房调味品食醋的重要组成成分【提问】大家来思考一下食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妙用呢?【听讲】在意识里将乙酸与食醋联系在一起【思考回答】如可去腥;可除水垢;喉中卡鱼刺可喝点醋软化;可除锈;可杀菌消毒;可调味,可……联系生活实际,凸显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