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游褒禅山记◎诗海拾贝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绝句,借咏杏花,寄寓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孤芳自赏之意。前两句点题,“绕”字轻柔婉转,既写水又写花,是环境上的定格;“妖娆”二字写花影,是在姿态上的定格;三、四句议论,进一步指出临水杏花的好处,说它们即使凋谢坠落,也绝对胜过被车轮马蹄碾得粉身碎骨、化作尘土的结局,由于是落在洁净的水中不被污秽,因此是品行上的定格。这首诗写临水杏花,有直写,有侧写,有描绘,有议论作者自己爱好高洁的品格也就贯注在诗中了。◎语林撷英王安石名言名句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4.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5.相逢亦何有,但有镜中丝。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7.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8.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9.不以先进略后生,不以上官卑下吏。10.能使人知己、爱己者,未有不能知人、爱人者也。1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12.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13.人生失意无南北。14.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作者卡片姓名王安石生卒年1021-1086字号称谓字介甫,号半山,也称“王荆公”“王文公”籍贯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相关材料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卒谥“文”。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等◎背景呈现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政治改革。12年后(1070年)拜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知识链接游记散文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一、字音褒禅山(chán)庐冢(zhǒnɡ)窈然(yǎo)咎(jiù)舍于其址(shè)仆道(pū)萧君圭(ɡuī)王回深父(fǔ)二、一词多义(1)道(2)文三、词类活用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屋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作动词,命名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④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作动词,照明⑤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容词作名词,艰险遥远的地方⑥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使动用法,弄错,使……错;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⑦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四、古今异义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②于是余有叹焉古义:对这种情况,是两个单音词。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的缘故。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五、特殊句式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省略句③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④有碑仆道省略句⑤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句⑧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1.本文是一篇游记,但又与一般游记不同,说说本文在行文上有何特点。[我的理解]本文不注重山川风物的描写,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是为说理服务的。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自然,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