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岳麓版)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涉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活动与成就,时间范围从1949年至今,涉及到的重大外交事件及相关政策达20多件,内容极其丰富,教学难度也较大。本课内容共分五目,可整合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介绍建国初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第二部分:20世纪70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讲述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第三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与时俱进谋新篇,讲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国际上的贡献。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新中国的外交有一定的认识,甚至知道不少的外交故事,对一些重大问题还时有争论。但他们对外交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却不太清楚,或者了解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中要作深入的分析。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图片,让概念化的事和人变得生动形象,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中对外交活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对外交流等史实;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新时期多边外交的原因、影响及意义;2.过程与方法:1)利用文字材料和图片等史料,逐步让学生掌握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2)通过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使学生感受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课前组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视频编辑器、图片编辑器对所收集素材进行编辑整理;2.多媒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的再现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图片用于导入和课中,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课后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价、建构)素材搜集组织学生搜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源搜索素材并编辑整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情境导入导入:同样的五星红旗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以同样高昂的姿态飘扬,见证了新中国在诞生之日一路走来,在国际舞台上历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同世界17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在五十多年的如歌岁月中,新中国的外交是如何打开局面,走过当年的的艰难,创造今日的辉煌?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了解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感受中国不断走向辉煌的时刻ppt演示文稿问题探究1.提出探究命题:请以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与现状为例,探究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组开展探究活动,小组内交流谈文字资料、ppt演示文稿、多媒体2.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3.对学生探究成果作出评价。及成果,形成答案自主学习1.确定学生自主学习内容: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填充;②依据下列图片,简述中美建交的历程。2.组织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并评价成果。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ppt演示文稿、图片、多媒体课堂小结组织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尝试建立知识框架体系并展示成果多媒体随堂测试展示随堂练习,适度讲评随堂巩固练习多媒体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