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第一课时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硫酸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本课时的内容是硫酸的性质。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中已学过,教材从稀硫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的角度入手,以讨论的形式,说明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初中化学也作过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初中化学做过“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火柴梗蘸浓硫酸”的演示实验。本教材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演示实验(浓硫酸与纸屑、棉花、木屑作用及浓硫酸与蔗糖作用)。本节在复习初中知识基础上着重讨论浓硫酸的氧化性,引导学生从硫的化合价的变化入手,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为此,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2.教学重点:浓硫酸的性质;教学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3.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要实现:①知识目标:a、掌握稀硫酸与浓硫酸的异同;b、掌握浓硫酸的性质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③哲学目标: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差异的比较,使学生理解物质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二、说教法:关于浓硫酸脱水性、氧化性的教学,采用“实验、讨论、归纳与阅读、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做好三个演示实验,给学生以正确、鲜明、深刻的印象。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和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在演示浓硫酸跟铜反应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从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从硫的化合价入手,应用氧化还原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在加热时,浓硫酸还能跟绝大多数金属与一些非金属起反应。通过讨论分析推出结论:在有浓硫酸参加的反应中,浓硫酸是氧化剂,它发生了还原反应。三、说学法:1.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讲到浓硫酸的氧化性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推出实验结论。根据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和使品红溶液退色,推知这是二氧化硫;说明浓硫酸跟金属反应一般不放出H2;观察稀释后的溶液为蓝色,推知反应还生成Cu2+,从而得知反应产物。根据浓硫酸中硫元素和铜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得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是氧化剂的结论。2.让学生上台做实验,强化实验操作技能,锻炼心理素质,激发学习热情。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上台做实验,多数能顺利进行,但有的实验,由于药品的腐蚀性,学生有恐惧心理,影响实验效果。这时要加强引导,而且让实验能力强的学生上台示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为学生实验七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3.适当安排时间自学,让学生自我努力,自我获取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提高。在学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铁“钝化”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解疑。鼓励学生自己设疑,通过讨论“解疑”,进一步“质疑”。使学生逐渐摸索出正确的学习方法,变为会学的人。4.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抓住结构—性质—用途这条主线。性质是中心,物质的结构反映了性质,性质决定了用途。学习硫酸的用途要联系硫酸的性质,如实验室用强酸制取弱酸,高沸点酸制取低沸点酸,稳定性酸制取不稳定性酸。四、说教学程序: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上课前,我先放一段录像,内容是:硫酸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酸雨”的形成,及对环境的污染。只几十秒钟,学生兴趣盎然。正当学生余兴未尽时,我突然停放录像,告诉学生要知其缘由,就要认真地学习今天的内容。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想学而乐学。2.复习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知识,只要稍回顾初中知识,就水到渠成。提出:稀硫酸具有哪些通性?在学生回答稀硫酸与酸碱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举例说明后,再追问:稀硫酸为何具有酸的通性?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生成H+。3.做好演示实验,正确掌握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初中已学过吸水性、脱水性,这里要做好三个演示实验,从分析实验现象人手,认识反应本质。提出:纸屑、棉花、木屑、蔗糖与浓硫酸作用,为什么都变成黑色?使学生理解它们都是由碳、氢、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