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都有辩证法任何个人、任何政党、任何国家、要想赢得主动、有所作为,都必须放眼世界、放眼未来,都必须提倡思考、做到与是俱进。要具体地思考、深入地思考、连贯系统地思考,思考现在、过去和未来,思考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思考实践、理论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球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如果指研究中国,不研究世界,就会落后世界潮流;如果指研究世界,不研究中国,就会脱离中国国情。简单地说别人的东西都不好,或简单地说我们的东西都不行,都是十分错误的。吸收别人好的东西,保持自己特有的东西,把他的好与我的好相加,等于比他更好。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才能改变落后:要学习先进,学习先进才能赶超先进;要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才能赢得人心。中国存在的许多问题根本都是个发展问题,中国要解决需多问题关键也在于加快发展。过去讲,“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现在看,要想红旗不落地,卫星必须早上天,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须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虫害,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一个时期对发展起积极作用而被肯定的东西,在另一个时期就可能成为制约发展而被否定的动西。我们要敢于自己为非,善于超越自己。中国是一个巨人,只要稳步走,步子就是大的;只要不摔跤,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最可怕的就是自己折磨自己,自身先发起烧来。主张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否认开放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来讲,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从外国引进来的。改革不可能每一步都使每一个人得到利益,但无论如何不能损害多数人利益;改革从总体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但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生活暂时遭遇困难的人;改革必须依靠精明的领导者;依靠科学技术,但无论如何不能忽视劳动人民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中,始终都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我们纠正“一手软、一手硬”,应当使软的一手变硬,而不应当使硬的一手变软。有些事情在新形势下是必须的,不能用旧观念把它看成是问题;有些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好的,不能以新形势为借口不把它看成是问题。配套改革是协调发展的动力,协调发展是配套改革的目标。我们必须对两者统筹兼顾,以配套改革促进协调发展,以协调发展支持配套改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最大的忧患是没有忧患意识,最大的问题就是对问题缺乏警觉。我们自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低估就妄自菲薄,悲观失望;也不能因为别人的高估就妄自尊大,忘乎所以。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构成威胁,不在于它发展快慢,是否强大,正像一个1人是不是伤害别人,并不在于他的个子大小、身体强弱,而要看他的品德和为人。一个地球,一个地;一个星球,一片天。海水没有边界地来回流动,空气不用签证地进进出出。环境保护,不仅需要各国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靠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道理。“民以食为天”,“饭”字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利益的作用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给社会注入了发展活力;利益的驱动也使一些人的私欲膨胀,带来诸多消极负面的东西。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思想问题是不完全一样的,不能企图用一种方式、一个办法,比如开一次会议或者谈一次话,就能把情绪理顺,把积极性调动起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好配。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我向来不赞成随便划分“左”“右”的做法。一般的是非问题不能说左和右,是什么就是什么,何况现在许多问题到底怎么看还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假如你对群众讲的是“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而群众看到你的行为却是“好处全占,吃亏不干”;你对群众讲的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而群众看到你的行为却是挥霍浪费、铺张排场,群众怎么能信服你,你讲的还有什么用?否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