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1000以内数的认识”设计说明:研读教材: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部分,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在我研读教材中,知道第67页的主题图是让学生感受体育馆的人数很多,原来学习的100以内的数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体验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第68页的例1是让学生通过直观回顾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例2中小精灵的一句“怎样数更大的数?”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数,感受到按群计数比较方便,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数是数出来的。例2后面小精灵又说了一句:“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在研读这一句时,知道编者的意图是在这一个环节要给学生一个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小组交流中知道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分析学情:二年级学生对枯燥的数不感兴趣,因而要用游戏和情境以及生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顺应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又能使新旧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脑、动口、进行观察、推理等活动获取知识。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猜数”、“估一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从而全班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预设思考:怎么样把学生原有的认知规律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1、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收集数据,数1000个小正方体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与体验,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2、给学生提供充足学习空间和探究时间。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1000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整个过程是:老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生在操作和探索中自主建构,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使学生有主动的体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走进生活,应用新知,开放练习。让学生关注生活,收集数据“我们的生活中有比100更大的数吗?”课前老师布置了数学活动,收集生活中比较大的数,并且在实际运用中让学生猜电器的价格,估书本的页数,将数学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就会自觉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知道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数感。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教学难点:对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的理解。教具准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课前收集的生活中较大的数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体育馆召开运动会情景画面师:体育馆大约可以做多少人啊?生:800人生:太少了,可以坐1000人。生:可以坐几千人,不知道有多少,反正很多。……(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大的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二、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课件出示:一小堆小正方体(10个)师: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数数,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正方体,怎么数出它们的个数?师:好,那你来数数看。(学生数,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出示小正方体)正好数了几个一?也就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个一,正好是10)出示问题: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个()。(2)课件出示:100个小正方体师:这儿有比较多的小正方体,谁有办法数出他们的个数?师:谁有更好的办法?(一十一十地数)师:我们一块来数一下,好吗?(出示小正方体,学生数)我们数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百)问题: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3)关注生活,收集数据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比100更大的数吗?(有!)课前老师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