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第1页,共8页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单选题1.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并获得在印度贸易的垄断权。公司最初不雇佣政客,用和平方式谋求商业利益。到17世纪下半叶,大批政客和军事人员进入公司,“手持刀剑做生意”成为信条。这变化主要是由于()A.主流经济思想的改变B.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C.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D.政治体制与统治集团的变更2.15―17世纪,欧洲人对土耳其所持的是一种“充满爱恨情仇”般复杂多元化的态度。18世纪时欧洲对土耳其形象的建构趋于单一化:是东方停滞、专制的代表。欧洲人对土耳其形象的建构变化映射了()A.奥斯曼帝国由盛至衰B.欧洲社会趋于稳定C.启蒙思想未影响亚洲D.东方专制制度落后3.国界线国家与国家之间以自然地理特征为依据部分的界限或人为划分的界线。在非洲,国家边界大多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定的,有一部分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定的,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相对较少(见如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①殖民色彩比较明显①促进了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①利于各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①埋下了地区冲突的隐患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19世纪中期,一位美国官员做出如下预见:“一个时代将要到来,人类将成为一家人,我们盎格鲁-凯尔特-诺曼的卓越血统将领导各国走向这一结果........这一伟大的邦联将最终答案第2页,共8页环绕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这反映了()A.邦联制依然是美国人的政治追求B.西方中心主义者的种族优越感C.工业革命推动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美国5.美国学者理查德·E·苏里文等人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1880年之后,民族主义和工业化共同将西方的主要民族国家推向新一轮帝国竞争。”这场“帝国竞争”主要表现为()A.争霸欧洲和法德矛盾激化B.美国崛起冲击欧洲中心地位C.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D.意识形态对立导致阵营对峙6.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强调()A.西方殖民侵略具有双重影响B.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C.英国逐利需求推动殖民扩张D.亚洲获得民族独立的道路艰辛7.下图是英国漫画家托马斯•罗曼森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画面左边“英国自由”代表正义繁荣和稳定,而右侧的“法国自由”则意味着苦难、不公和毁灭。漫画发表后,英国政府大量复制宣传,其主要意图是()图:托马斯•罗曼森漫画:对比之下何者为佳?A.否定资产阶级民主道路B.积极争夺欧洲的霸权C.攫取反法同盟领导地位D.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8.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发生了土耳其、波斯和中国的革命。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以及它们反过来影响欧洲的时代。”“这些风暴”()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C.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9.独立以后的拉丁美洲,矿业生产和出口仍在许多国家的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制造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发展,直到19世纪末,拉丁美洲还没有一个国家出现现代答案第3页,共8页工厂。这反映出A.门罗主义推动拉美国家进步B.拉美人民面临民主革命任务C.拉美国家资本主义尚未起步D.殖民体制残余制约拉美发展10.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这两场革命()A.都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B.体现了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C.瓦解了亚洲的殖民体系D.全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1.玻利瓦尔说道:“我们试过了太阳底下的一切办法,没有一个管用。墨西哥完了,危地马拉毁了,智利出了新麻烦。玻利维亚两年换了三个总统,其中两个死于谋杀。”拉美地区的这些状况表明()A.西方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