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小衔接:倒计时设计意图: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5-6岁儿童在解决问题或行动之前,不仅具有明确的目的,而且具有计划的萌芽,能事先思考活动计划和行动方法,并能在行动中加强自我控制,更有效地完成任务。他们乐意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自制力强,社会情感不断发展。该年龄段的幼儿对规则理解处于对规则认知的第三阶段,即“清楚认识”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知道了生活规则、约定俗成在维持团体和社会的重要性。他们已开始了解个人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下必须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同时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将升入小学,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重点围绕着“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个活动目标来进行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并紧密结合幼儿园新教材的主题来开展活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孩子有上小学的愿望,渴望当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强。活动目标:1、理解倒计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对计算倒计时产生兴趣。2、按照自己的需要尝试计算倒计时,引发对这个特殊日子的期盼。重点:理解倒计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难点:学会计算倒计时的方法活动准备:环境:椅子摆成半圆形、后放4张方桌、方桌旁各放4把椅子(幼儿操作时用)、黑板2块(一块用于张贴“生活中的倒计时”版面,另一块黑板的一面用于呈现幼儿说出的各种倒计时的图片或文字,另一面用于呈现幼儿计算的倒计时牌)材料:1、有关“倒计时”的课件(春晚、红绿灯、火箭的录像)、有关倒计时的图片(图文并茂)、日历图(大);2、节日小图片若干、操作牌人手一份(已事先放置于方桌中的小框内)3、记号笔、固体胶(各人手一份已事先放置于方桌中的小框内)。4、小日历(人手一份已事先张贴于方桌的各个方位)活动过程:一、生活中的“倒计时”。(一)倒计时游戏入场。(教师与幼儿共同从10开始倒计时,请孩子们在倒计时中寻找位子,并感知倒计时。)(二)观看各种“春晚倒计时”视频,感受倒计时的过程中,人们的喜悦之情。(在观看录像时与幼儿共同倒着数,感受倒计时迎接新年的期待心情。)重点提问:1、他们是怎么数的?2、为什么春节晚会要倒着数?小结:刚才我们在玩游戏、春节晚会上,倒着数的是时间,叫倒计时。(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给予幼儿倒计时的概念。)(三)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倒计时”。(并将幼儿说到的倒计时图片呈现在黑板上,对于幼儿说到的内容,教师没准备的,则以现场写字替代,并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倒计时”。)重点提问:1、你还在哪里也看见过倒计时?(请幼儿回忆和进行发散性思维。)(四)观看“红绿灯倒计时”和“火箭发射”倒计时,说说其存在的作用,并模拟体会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重点提问:1、红绿灯是怎样倒计时的?没有这个倒计时会怎样?2、火箭发射的时候是怎么数的?火箭发射为什么要有倒计时?(运用关键提问,引发幼儿对倒计时作用的思考。)小结:生活中处处有倒计时,有的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有的让我们做好准备。二、计算倒计时。(一)为母亲节计算倒计时,共同讨论、学习计算倒计时的方法。1、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节日和我们期盼的日子也可以用倒计时来等待,我们来看看,5月份的日历上有哪些节日和我们期盼的日子。(教师出示另一黑板,呈现大日历,请幼儿仔细观看日历上的节日,并确定节日的日期。)2、日历上有这么多节日和我们期盼的日子,我们来做个倒计时牌吧。做个最近的吧,母亲节快到了,妈妈肯定很期待,老师也有妈妈,我想给妈妈一个惊喜。(拿出操作牌,并将母亲节的图片贴与操作牌上,这样做是给幼儿操作以示范,让幼儿知道先要想好计算的节日,再把节日图片贴于操作牌上,便于幼儿操作。)重点提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