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和1688年的“光荣革命”;理解《权利法案》;2.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3.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重点通过对英国《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学习,掌握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了鲜英国式代议制度的特点。难点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教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新课】提问:在议会诞生之初和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英国的议会在国内的政治生活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自主学习】一、“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第三阶段:“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二、限制王权的法案1.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条件“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势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2.限制王权的法案:(1)《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2)《王位继承法》的内容3.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三、小密室的演变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首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集体负责;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就要辞职以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而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3.内阁制的作用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1.1832年议会改革(1)原因(2)内容(3)影响2.19世纪后期的议会改革五、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1.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2.内阁权力膨胀(1)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而且在许多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这使一部分立法权直接转入内阁手中。(2)内阁还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3)议会通过投不信任案来监督和控制内阁的做法的有效性大大削弱了。【重难点阐释】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以及内阁所控权力的演变。【合作探究】(1)《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意义何在?(2)在同一历史时期,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课堂练习】指导学生完成学案【课堂小结】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发展→调整→完善→黄金时代结束的全过程。板书设计当堂作业课外作业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