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年级九年学科数学上课时间2016.9.22课题23.1图形的旋转讲课人葛姗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图形旋转特征的过程,体验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特征,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内容感知和欣赏数学的美。教学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仔细观察下面美丽的图案,他们是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发生变化的是:?保持不变的是:?(出示课件2)(二)引出新知,归纳定义(1).请小组分析并讨论一下,以上几种运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呢?(出示课件4)归纳新知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转动一定的角度.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点o叫做,转动的角叫做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出示课件5)练一练1.判断题(1)时钟表针的移动是平移现象。()(2)风扇的转动是风扇的叶片在旋转。()2.填空题1.图形经过旋转和平移后形状(),位置()2.转动汽车的方向盘是()现象,推拉门是()现象。(出示课件6)(2)动动手探究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2.旋转的方向3.旋转的角度(出示课件8)(3)实践操作,再探新知如图,三角形ABC以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问:(1)线段OA与OA′有什么关系?(2)∠AOA′与∠BOB′有什么关系?(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本环节直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通过对比测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给以指导和帮助。待大多数学生有了结果后,全班进行交流,并由学生逐步完善,最后归纳概括出旋转的性质: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4)巩固新知,形成技能(5)回顾反思,深化提高本节课主要探究内容已经结束,先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知识上有哪些新的收获,掌握了什么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以及还存在的问题、收获的喜悦与大家共同分享。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就学生的小结加以评析,突出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领会数学的思想。(出示课件)板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一、概念三、基本性质四、例练结合二、三要素1.旋转中心2.方向3.大小4作业设计:A.卷子B.三维38.39页C.教材62页2,63页5教学反思:《23.1图形的旋转》一课是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完平移和轴对称以后的又一次全等变换从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那个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在这节课中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处理的比较到位: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疑问的方式”作为情境引入,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变化的和没发生变化的,再让学生举一些旋转的例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并由图形平移的定义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图形旋转的定义,大胆地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和引入当前要学的新知识,再从概念中寻找出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特别是在研究图形旋转的性质时,旋转中心在图形外的图形的旋转过程,用多媒体制作的运动过程能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3、知识板块清晰,课堂语言科学规范,板书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