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读书对教师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书籍是教师创新的源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让教师超凡脱俗,读书让“经师”成为“人师”,读书让“庸师”成为“高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重点读好以下几类书:1.读好教育报刊——及时了解教育同行在思考什么、研究什么。2.读教育经典一以史为鉴,反思自我,不断创新。3.读专业书——跳出课本和教参的小天地,成为专业的行家里手。4.读中小学生的书——细心品读,走进学生的心灵。5.读人文书——开阔视野,丰富自我,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6.读“无字”之书——广泛采集课程资源,做创新型教师。“做”才是硬道理(2014-12-3007:42:14)昨天我写了一篇有关我的学生不交作业的博文《今天我真的很无奈》,发布后受到很多老师的热情帮助,在这里我深表感谢,感谢大家的指导和建议。昨晚我久久难以入眠,结合老师们的建议我在思考究竟我的问题出在哪里?怎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早上起来,为了不影响妻儿的休息我在被窝里急切的用手机诉说我内心的波动和变化。黄老师笔下的“笨小孩”萦绕在我的心中,使我和自己做的进行比较。李镇西老师做教育的真、细、实,还有苏苗老师爱的教育都让我再感羞愧。我想还是我做的不够好,没有真的把工作做到位,没有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没有好好的了解他们,不知道他们都在想什么,不知道他们真正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曾经有过的用温和的口气给他们耐心讲解,他们当时就很快做出来并且做对了。曾有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数据上课,连从不回答问题的同学羞答答的举起了手居然还回答对了。曾真诚的摸摸孩子的的头问他的问题,他也曾鼓起勇气对我说了。但这些我是不是都在一直坚持呢?毫不避讳的说,我没有或者说没有做好。只是有一段没有一段,只是心情好的时候短暂的给学生的奖赏,他们当时脸上的笑容多么灿烂和自然。只是我一直没有让他们一直这样灿烂的笑下去。由于其他琐事的影响,有时看看其他同事都这样,或者这都是我的借口,给自己找的理由,我没有坚持用心对待孩子们。有时让教育又回到了原始野蛮状态,甚至还有机械重复,这些应该出现吗?真不该这样?李老师说过“因我的存在让别人感到幸福”,可这时的我竟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恶人。我常常让他们有问题主动来找我,但一直没有人来。我这样多变他们敢来吗?昨天看老师的书,他连给孩子们排座位第一次见面这样的小问题都能做出喜人的教育效果,我情何以堪呢?孩子们的时间够不够?作业量大不大?难度怎样?会做吗?上课听懂了吗?是不是其他学科作业占用了时间?身体是不是不舒服?心情是不是不太好?是不是想爸爸妈妈了?是不是和同学闹矛盾了?是不是我得上课方式不适合他们?是不是…………这些我都没有细细的深入了解过。我们的工作是需要用心做的,我们不能光喊口号不坚持做啊?理想信仰再伟大,不做怎么会有成绩呢?所以我想说,“做”才是硬道理!天亮了,孩子们陆陆续续来了,我要去看看他们,开始一天的工作。不管其他因素,从今天我要起用心温暖他们,用心做好每一天,用心上好每节课,用心对待每个孩子,让一个个“笨小孩”都不再一直那么笨。“做”才是硬道理,从现在起我要用爱心好好做好每一天的每件事,好好对待每个孩子。我想总有一天我将不再那么无奈,成绩也会属于我和我可爱的学生。好了,我现在就要去“做了”!看我的行动,等我的好成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