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和长辈1.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原因:(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他们还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2)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2.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做法:(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2)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3)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4)如果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如果他们触犯法律,我们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考点15: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认识逆反心理。(第二课,理解)1.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1)正确看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②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2)正确看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②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如果他们触犯法律,我们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③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2.正确认识逆反心理:(1)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青春期渴望独立,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经常产生矛盾。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导致我们与父母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常常导致我们与父母的冲突。(2)辨证看待逆反心理和行为: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我们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的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同时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3)克服消极逆反心理的做法——与父母积极沟通(1)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2)和父母发生矛盾时要冷静,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3)掌握有效沟通的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考点16:正确与老师交往(理解,第四课)1.与老师沟通的方法(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3)原谅老师的错误。(4)礼貌待师。(5)注意场合。(6)勿失分寸。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1)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鞭策,也是期待。表扬和批评带来的成功和挫折的体验都是人生的财富。(2)受到表扬要再接再厉,受到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当老师批评错的时候,要原谅老师的错误,尊重老师,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考点17: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了解,八上第三课)1.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2.积极与同学交往的原则:(1)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2)学会欣赏他人、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3)坦诚相待,但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4)慎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3.男女同学之间进行正常、健康交往的要求:(1)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2)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3)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4)只要我们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