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课时6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课前预习·预习案学习目标1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3.讨论微生物的应用价值。自主梳理11.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②分布:主要分布在植物的________等器官。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2)纤维素酶。①组成: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②作用: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方法:________。①方法一:先培养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进行颜色反应。②方法二:在________时就加入刚果红。(2)原理:刚果红一纤维素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刚果红↓纤维素酶纤维素被分解,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以________为中心的透明圈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通常选择________的环境采集土样。↓↓↓涂布平板:将样品涂布到鉴别________的培养基上。↓挑选菌落:挑选产生________的菌落。4.菌种进一步鉴定:(1)鉴定原理:为确定透明圈内的菌落是不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________的实验。(2)鉴定方法:有________发酵和________发酵两种。(3)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________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_进行定量的测定。预习小测11.判断正误:纤维素酶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2.判断正误:选择培养的目的只是为了筛选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细菌。3.判断正误: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只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4.判断正误: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流程中的“选择培养”是必不可少的。5.判断正误:在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色剂,若出现周围存在透明圈的菌落,则说明筛选到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知识拓展·探究案♒♒♒♒♒♒♒探究1纤维素与纤维素酶以及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原理11.纤维素的化学组成:________三种元素,是一种多糖。2.纤维素的分布:________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3.纤维素酶是一种________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酶、_____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________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________。4.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________染色法。5.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原理: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______,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一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6.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其作用机理为:7.纤维素分解菌筛选的原理即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典例精析1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A.分解尿素的细菌B.硝化细菌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乳酸菌变式训练1刚果红是一种酸性染料,下列的物质中能用刚果红染色的是①纤维二糖②葡萄糖③纤维素④苏木精⑤弹性纤维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探究2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评价18.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的实验设计(1)实验流程:土壤取样→________(此步可省略)→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________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________的菌落。(2)土壤取样采集土样时,可以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3)选择培养①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________,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②操作方法:将土样加人装有30mL_________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________,直至培养液变__________,也可重复选择培养。(4)涉及的生物技术主要有________的制作、________操作、稀释涂布平板法、土壤取样等。9.(1)为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